手工皂的三大錯誤謠傳,界面活性劑有問題嗎?

近年,手工肥皂/皂液很紅火,大家都說︰

  •     不含界面活性劑/起泡劑
  •     純天然,非化學合成
  •     很溫和

真的嗎? 並不﹗

1. 不含界面活性劑/起泡劑?不可能﹗

讓我們先了解界面活性劑是什麼。凡能改變水表面之張力的,皆為界面活性劑。換轉成人普通人聽得懂的語言,就是能把油及水結合的,就是界面活性劑。起泡劑是其中一種界面活性劑,它一手捉油分子,一手捉水分子。當你洗澡、洗髮水,起泡劑就帶著水和油離開,我們的皮膚、毛髮就乾淨不油膩了。

也就是說,凡能做到清潔油脂效果的,就是起泡劑﹗簡單來說,肥皂能清潔去油,它就是其中一種起泡劑,也是其中一種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或起泡劑只是一個名詞,沒有好壞之分,這概念必須弄清楚。幾乎所有的起泡劑都與肥皂一樣,都是油脂與某種物質化合而來(多為椰子油),所以在定義上,手工皂並沒有比其他起泡劑優勝。

2. 純天然,非化學合成?錯得太離譜﹗

肥皂的起源,傳說是因森林大火而死的動物油脂及植物灰燼結合成為能去油的東西,人類發現後,就開始用來清潔,也就發明了肥皂。那時的肥皂可算是大自然的傑作,但現今人們是怎樣製作肥皂的呢?

植物油或動物油,混合氫氧化鈉,不斷攪拌後,經皂化而成。將油變成去油的物質,即將整個化學結構改變,怎麼可能不是化學合成?這個化學工或是︰三酸甘油脂+氫氧化鈉=脂肪酸鈉鹽。所以,製作肥皂的人,化學合成不是只有化學家才能做,你們其實也一直在做哦。因此,用「化學合成」一詞去攻擊其他起泡劑,是不合理,也不成立。

3. 很溫和?未必哦﹗

SLS、SLES被污名成刺激皮膚的強烈起泡劑,然後研究人員便發明了多不勝數的溫和起泡劑,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那麼,業界是如何比較各種洗泡劑的刺激度呢?

他們有一個實驗,叫Zein Test,用各種起泡劑把一種「本來不溶於水」的「玉米醇溶蛋白」溶在水中。人的皮膚最外層是角質層,除了鎖住水分,更有保護內層皮膚的作用。若這層皮膚的蛋白質(即角質蛋白)流失,會令皮膚缺水、脆弱、易敏感。在Zein Test中,若一種起泡劑能很好地把「玉米醇溶蛋白」溶於水中,表示用這種清潔物質洗澡,亦會把我們的角質蛋白溶在流水中並帶走,簡單來說,就是實驗溶得愈好,Zein值愈高,那起泡劑的刺激度愈大。

實驗結果顯示,以SLS為最刺激的標準,肥皂(Soap)確實稍微比它溫和,但更溫和的大有「劑」在,例如天然產品很常用的椰油酰胺丙基甜菜鹼,就遠低於肥皂,氨基酸系的起泡劑也十分適合脆弱肌膚。結論是,某些對SLS敏感的人用肥皂的確皮膚會有改善,但使用完肥皂皮膚更乾、更痕也大有人在,這些人必須使用更溫和的起泡物質。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神化肥皂,筆者聽過有教客人用肥皂每天磨擦濕疹部位的,也有人說嬰兒可使用肥皂,更有品牌推出專洗女性陰道口的肥皂,其實,這些做法是不恰當的﹗

本木序的沐浴露及洗髮水用遠低於肥皂液的起泡劑所製︰

Zein Test 參考數據︰https://goo.gl/Nhg1kp